無塵車間(潔凈室)的環境管控是確保潔凈度、溫濕度、壓差等核心參數持續達標的關鍵,涉及空氣凈化、人員操作、設備管理、監測驗證等多方面。以下是系統化的管控要求及實施方法:
過濾系統:
定期更換過濾器(初效1-3個月、中效6-12個月、高效2-5年或壓差報警時)。
高效過濾器(HEPA/ULPA)完整性測試每年1次(如PAO檢漏)。
換氣次數:
根據潔凈等級調整(如ISO 5級≥50次/小時,ISO 8級≥15次/小時)。
氣流組織:
單向流區域(層流)風速控制0.45±0.1m/s,定期檢測均勻性。
梯度壓差:潔凈區>非潔凈區(≥5Pa),產塵區(如粉碎間)保持負壓。
實時監測:安裝壓差傳感器,異常時自動報警。
標準范圍:溫度20-24℃(±2℃),濕度45%-65%(±5%),特殊工藝需更嚴(如半導體要求濕度≤40%)。
調節措施:空調系統配備精密加濕/除濕模塊。
更衣程序:
換鞋 → 洗手 → 穿無塵服(連體式) → 戴手套/口罩 → 風淋(≥15秒) → 進入潔凈區。
人員限制:
同一潔凈區內人數需根據面積和換氣次數計算(如百級車間≤4人/10㎡)。
禁止行為:奔跑、大聲說話、裸手接觸產品、在設備上方操作(防止落塵)。
工具使用:專用無塵文具(如無塵紙、防靜電筆),禁用普通紙張、鉛筆。
清潔消毒:物料經傳遞窗(帶UV或自凈功能)進入,外包裝在緩沖間拆除。
材質要求:容器/工具需為不銹鋼或防靜電塑料,禁用木質、棉麻等產塵材料。
防塵設計:設備表面光滑、無死角,電機需無刷型(減少碳粉產生)。
維護規程:定期清潔保養,維修時需在隔離區進行。
頻次:每日生產前后各1次,高頻接觸表面(如工作臺)每4小時清潔。
方法:
使用無塵拖把、粘塵墊、IPA(異丙醇)擦拭。
清潔工具需專用,避免交叉污染。
消毒劑:輪換使用75%酒精、過氧化氫、季銨鹽類(防止微生物耐藥)。
滅菌驗證:生物指示劑(如枯草芽孢桿菌)測試滅菌效果。
粒子計數:在線粒子計數器監測≥0.5μm和≥5μm顆粒數。
微生物采樣:沉降菌(φ90mm培養皿暴露30分鐘)或浮游菌采樣(醫藥行業強制)。
測試項目:
項目 | 標準 | 頻次 |
---|---|---|
潔凈度 | ISO 14644-1 | 每季度/重大變更后 |
風速/風量 | GB 50591-2010 | 每半年 |
壓差 | GMP附錄1 | 每日記錄 |
數據記錄:保存至少3年,滿足審計要求(如FDA、EMA)。
系統故障:HVAC停機時立即暫停生產,啟動備用機組或封閉潔凈區。
污染事件:
顆粒超標:排查過濾器破損或人員操作失誤。
微生物超標:加強消毒并復核滅菌流程。
行業 | 額外管控要點 |
---|---|
半導體 | 防靜電(ESD)、AMC(氣態分子污染物)控制 |
醫藥無菌 | A級區需動態監測浮游菌,培養基模擬灌裝 |
食品 | 防蟲鼠、空氣菌落數≤200 CFU/m3 |
無塵車間管控的核心是**“持續控制污染源”**,需通過:
技術手段(HVAC系統、監測設備) +
人員管理(培訓、行為規范) +
流程優化(清潔、物料進出)。
建議采用數字化管理系統(如EMS環境監控系統)實現實時報警和數據追溯,確保合規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