潔凈度等級(ISO 14644標準):
ISO 5級(百級):換氣次數≥300次/h(單向流)
ISO 8級(十萬級):換氣次數10-20次/h(非單向流)
溫濕度要求:如半導體車間需22±1℃/45±5%RH。
污染物特性:顆粒物、VOCs、微生物等,決定過濾等級(HEPA/化學過濾器)。
單向流(層流):
頂送側回:高效過濾器覆蓋頂棚≥80%,側墻底部回風,適用于百級以上潔凈室。
風速控制:垂直單向流通常0.3-0.5m/s,水平單向流0.4-0.6m/s。
非單向流(亂流):
高效送風口+分散回風:適用于低等級潔凈區,換氣次數通過稀釋效應達標。
換氣次數法:
風量(m3/h)= 換氣次數 × 房間體積(m3)
例如:100m3的ISO 7級車間,按50次/h計算,需5000m3/h風量。
污染物稀釋法:
適用于有化學污染的車間,根據污染物釋放速率和目標濃度反算風量。
潔凈梯度:
不同等級區域壓差維持5-15Pa(如核心區>緩沖區>走廊>外界)。
風量平衡:
通過變頻風機或定風量閥(CAV)調節送/排風量,確保正壓或負壓需求。
空調機組(AHU):
冷熱盤管、加濕段、初中效過濾段集成。
風量需預留10%-15%余量。
風機過濾單元(FFU):
百級以上潔凈室按覆蓋率≥25%布置,變頻控制節能。
排風系統:
局部排風罩(如工藝設備)需獨立管道,避免交叉污染。
風速檢測:
使用風速儀在送風口測多點風速,計算平均風量(如FFU需≥0.45m/s)。
風量平衡調試:
通過風閥調節各支管風量,確保總送風量≥設計值。
煙霧試驗:
觀察氣流是否覆蓋全區域,避免死角(如設備背后)。
壓差傳感器:
實時監控區域壓差,異常時自動調節風機頻率。
粒子計數器:
驗證換氣次數是否滿足潔凈度(如動態條件下粒子濃度達標)。
備用風機:
關鍵區域設置備用機組,避免停機導致換氣不足。
變頻控制:
根據實際負荷調節風量,既節能又保障最低換氣次數。
問題 | 原因 | 解決方案 |
---|---|---|
換氣次數不足 | 風管阻力大/過濾器堵塞 | 清洗過濾器,優化風管布局(減少彎頭) |
潔凈區壓差波動 | 門窗泄漏/排風量不穩定 | 密封縫隙,排風系統獨立控制 |
局部顆粒物超標 | 氣流組織不合理 | 調整送風口位置或增加FFU覆蓋率 |
電子行業:
設計重點:防靜電、高換氣次數(300次/h以上),FFU全覆蓋。
案例:某芯片廠采用MAU+FFU+干盤管,換氣次數通過風速實時反饋調節。
制藥行業:
設計重點:無菌環境,A級區單向流,回風墻設H13-14級HEPA。
CFD模擬:
通過流體力學軟件(如ANSYS Fluent)預演氣流分布,優化送/回風口位置。
BIM集成:
協調風管與工藝設備布局,避免空間沖突。
通過以上方法,可確保通風系統既滿足換氣次數要求,又能實現能耗與潔凈度的平衡。實際項目中需結合第三方驗證(如PQ性能確認)持續優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