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行業的無塵車間裝修必須嚴格遵循衛生標準,以防止微生物污染、異物混入和交叉污染,確保食品安全。以下是基于 GMP(良好生產規范)、HACCP(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)、ISO 14644(潔凈室標準) 及 食品行業特殊要求(如GB 50687-2011) 的核心規范要點:
微生物控制
一般區域 ≤10 CFU/25cm2
高風險區域(如無菌灌裝區)≤1 CFU/25cm2
空氣潔凈度應符合 ISO 14644 標準,關鍵區域(如灌裝、包裝)需達到 ISO 5(B級)或ISO 7(C級)。
表面微生物檢測(接觸碟法)標準:
異物防控
車間內不得有裸露的螺釘、縫隙,防止粉塵、毛發、金屬屑等污染。
安裝 風淋室(≥15秒吹淋)、 磁柵(吸附金屬雜質)等防異物設施。
化學污染防范
裝修材料必須符合 食品級安全標準,不得釋放有毒物質(如鉛、塑化劑)。
清潔劑、消毒劑殘留需符合 GB 2760-2014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》 要求。
交叉污染隔離
生熟加工區、潔凈區與非潔凈區必須 物理隔離,并保持 壓差≥10Pa(潔凈區>非潔凈區)。
人流、物流通道分開,避免交叉污染。
推薦材料:304不銹鋼板、抗菌彩鋼板(接縫焊接)、玻璃鋼板(耐酸堿)。
禁止使用:木材、石膏板、普通瓷磚(易藏污納垢)。
表面處理:光滑無孔隙,接縫處圓弧過渡(R≥30mm),便于清潔。
推薦材料:環氧自流平(厚度≥3mm)、PVC無縫卷材(防滑型)。
禁止使用:水泥地(起塵)、大理石(多孔易滋生細菌)。
排水要求:明溝采用不銹鋼材質,坡度≥1.5%,防止積水。
推薦材料:鋁合金扣板(密封式)、抗菌PVC板。
禁止使用:礦棉板(吸潮易長霉)。
安裝要求:與高效送風口密封連接,防止積塵。
推薦材料:不銹鋼門框+鋼化玻璃(帶防蟲紗網)。
禁止使用:木質門、普通塑料門(易變形、滋生霉菌)。
密封要求:門底安裝自動密封條,防止蟲鼠進入。
分區設計(以乳制品廠為例)
B級(ISO 5):無菌灌裝區(如UHT奶、嬰兒奶粉)。
C級(ISO 7):熱加工后包裝區(如烘焙食品)。
原料倉(非潔凈區) → 預處理間(C級) → 殺菌灌裝間(B級) → 包裝間(C級) → 成品庫(溫控)
潔凈等級參考:
人流/物流衛生控制
人員動線:換鞋 → 一更(脫外衣) → 洗手消毒(非接觸式) → 二更(穿潔凈服) → 風淋室(≥15秒) → 生產區。
物料通道:原料經外包裝拆除間→消毒間(UV/O?)→傳遞窗(帶聯鎖)進入潔凈區。
換氣次數
B級≥20次/h,C級≥15次/h(動態)。
過濾器等級
B級:H13 HEPA(99.95%@0.3μm)。
C級:F9中效過濾器。
氣流組織
頂送側回(避免直吹產品),回風口距地≤0.5m(減少揚塵)。
溫濕度控制
溫度:18-26℃(根據工藝調整)。
濕度:≤55% RH(抑制霉菌生長)。
必備設施
風淋室(雙門互鎖,噴嘴風速≥20m/s)。
非接觸式洗手池(感應水龍頭+75%酒精消毒器)。
工器具清洗間(配備≥82℃熱水清洗機)。
蟲害防控(滅蠅燈、防鼠板≥60cm)。
清潔消毒管理
ATP檢測(RLU值<10)。
表面微生物檢測(接觸碟法)。
每日清潔:地面、墻面、設備表面用食品級消毒劑(如次氯酸鈉200ppm)擦拭。
每周深度清潔:包括空調系統、排水溝等隱蔽區域。
驗證方法:
國內標準
GB 50687-2011《食品工業潔凈用房建筑技術規范》。
GB 14881-2013《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》。
國際參考
FDA 21 CFR Part 110(美國食品GMP)。
EU 2023/2006(歐盟食品接觸材料法規)。
施工衛生控制
禁止交叉作業,每日施工后徹底清潔(吸塵+消毒)。
焊接等產塵作業需在密閉臨時棚內進行。
驗收測試
潔凈度檢測(ISO 14644-1)。
壓差梯度檢測(潔凈區>非潔凈區≥10Pa)。
氣流流型測試(煙霧試驗,確保無死角)。
食品無塵車間的核心是 “可清潔性”和“防污染設計”,需從材料選擇、空間布局到日常管理全程貫徹衛生原則。建議結合 HACCP體系,確保食品安全風險可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