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向流(層流)主導
本地實驗室普遍采用頂送側下回(FFU+地面格柵),如蕪湖疾控中心PCR室;
避免采用水平流(易受人員走動干擾)。
規范要求:試劑制備區(Ⅰ區)、擴增區(Ⅱ區)需采用垂直單向流,風速0.25-0.3m/s,氣流均勻度±20%以內。
蕪湖實踐:
壓力梯度控制
蕪湖企業實驗室增設“緩沖間雙壓差計”(如Ⅱ區緩沖間維持+5Pa),防止壓力突變;
采用變頻風閥動態調節(合肥通用院專利技術)。
標準梯度:Ⅰ區→Ⅱ區→產物分析區(Ⅲ區)壓力依次遞減(+15Pa→+10Pa→-5Pa)。
本地優化:
功能區 | 氣流組織要求 | 蕪湖常見做法 |
---|---|---|
試劑制備區 | 百級潔凈,氣流平行于超凈工作臺 | 1.2m×0.8m工作臺上方集中布FFU |
核酸提取區 | 萬級潔凈,避免氣流死角 | 側墻下部回風,與生物安全柜排風聯動 |
擴增區 | 防止擴增產物擴散,氣流單向流向分析區 | 設置“氣流閘”(風速≥0.5m/s) |
產物分析區 | 負壓控制,排風需HEPA過濾 | 獨立排風系統(蕪湖要求12次/h換氣) |
抗干擾設計
新風系統需配置壓力補償裝置(如安徽海螺集團定制風閥);
實驗室外墻不得設置可開啟窗戶(蕪湖市衛健委2023年強制條款)。
背景:長江中下游季風氣候導致室外風壓波動大。
規范補充:
節能與安全平衡
排風熱回收:允許使用顯熱回收器(禁止全熱回收以防交叉污染);
夜間模式:非工作時段維持50%換氣量(本地企業實測年省電8-12萬度)。
問題1:氣流短路
現象:送風口與回風口直線距離<3m,潔凈度不達標。
整改:蕪湖某第三方檢測實驗室通過增設導流板,使氣流路徑延長至4.5m。
問題2:設備擾流
案例:生物安全柜開啟時破壞房間壓差。
對策:采用VAV變風量系統(如妥思品牌),風量偏差控制在±5%以內。
動態測試(生產狀態下):
用煙霧發生器觀測氣流流型,需無渦流、無死角;
壓差梯度測試(相鄰房間≥5Pa)。
粒子監測:
Ⅰ區≥0.5μm粒子≤3,520個/m3(靜態),動態允許放寬20%。
設備選型:
推薦合肥產低阻高效過濾器(初阻力≤120Pa),比進口品牌便宜40%;
空調機組選用模塊化變頻型(如格力蕪湖基地定制款)。
政策利用:
申報蕪湖市“公共衛生能力提升項目”,最高補貼150萬元(需提供氣流模擬報告)。
蕪湖PCR實驗室氣流設計需緊扣“定向流動、梯度壓差、風險隔離”三大核心,同時結合本地氣候與產業特點:
優先采用本土化設備(如馬鋼抗菌風管);
強化動態驗收(避免“過認證、低運行”現象);
預留升級空間(如未來可能要求的全基因組測序實驗室標準)。
(注:具體設計需由持有安徽省PCR實驗室設計資質的單位完成,如蕪湖輕紡設計院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