潔凈度要求:根據潔凈室的用途(如電子、制藥、生物醫藥、光學等行業),確定所需的潔凈級別。潔凈度等級通常以ISO 14644-1標準為依據,分為不同的級別,如ISO 1級至ISO 9級。
空間布局與功能劃分:潔凈室的設計要合理規劃空間布局,通常包括潔凈區、緩沖區、輔助區等。設計時要確保空氣流動、污染物隔離的效果。
空氣流動設計:潔凈室的空氣流動設計至關重要,空氣流動需要按照特定方向和速率進行,防止污染物擴散。常見的設計包括層流、非層流、梯度氣流等。
空氣潔凈度原則:潔凈室的空氣潔凈度應符合規定的粒子濃度要求,通常采用HEPA或ULPA過濾器進行空氣凈化。空氣流動設計上,應保持正壓或負壓環境,以防外部污染物進入潔凈區。
溫濕度控制:根據潔凈室的功能要求,溫濕度需嚴格控制,通常保持在20-24°C的溫度范圍內,濕度控制在40%-60%之間,以保證操作人員的舒適性并防止靜電及物料的變質。
空氣流動與分配:采用有效的通風系統,確保潔凈室內空氣流通,并通過正壓方式使空氣從潔凈區流向較低潔凈度的區間,避免污染源的進入。常見的空氣流動方式有層流和亂流兩種,層流系統用于更高潔凈度要求的環境。
無塵設計原則:潔凈室的材料和設備必須選擇無塵、易清潔的材料,以降低污染源的產生。常用的墻面材料有抗菌、防靜電的涂料或不銹鋼,地面通常使用環氧樹脂或聚氨酯等無塵材料。
人員控制:潔凈室的設計需要對人員的進入與活動進行嚴格控制,常通過空氣鎖、氣閘門、穿戴潔凈服等措施,避免污染物帶入。
設備與物料控制:潔凈室中的設備、工具、原材料等要符合潔凈要求,必須定期清潔和維護,避免成為污染源。
隔離與分區:潔凈室內不同區域的功能區分明確,并且要確保污染物不跨區流動。例如,高潔凈區和低潔凈區之間需要通過氣閘、緩沖區等方式進行隔離。
噪音控制:潔凈室內的噪音應該控制在較低水平,避免影響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環境質量。噪音控制主要通過設備的選擇、隔音措施和空氣流動的控制來實現。
照明設計:潔凈室的照明系統不僅要保證足夠的亮度,還需采用無塵、無熱源的防塵燈具,避免產生污染物。
電氣系統設計:電氣系統需要保證安全性,且線路布局要合理,避免影響潔凈室的整體環境。
定期檢查與維護:潔凈室的設備、空氣凈化系統需要定期檢查和清理,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。空氣過濾系統應按時更換濾芯,防止空氣質量下降。
人員培訓與操作規程:操作人員需要經過專業培訓,熟悉潔凈室的操作規范和清潔要求,并嚴格遵守進入潔凈室前的穿戴要求。
ISO 1-5級潔凈室:適用于半導體、光學、微電子等行業,需要極高潔凈度。
ISO 6-8級潔凈室:適用于制藥、食品等行業,潔凈度要求較高,但不如電子行業嚴格。
功能區潔凈室:除了全潔凈室外,還有某些特定的功能區,如氣閘區、潔凈走廊等,用于人員、物料、設備的過渡和管理。
潔凈室設計不僅要考慮潔凈度的要求,還要綜合考慮溫濕度、空氣流動、噪音控制、設備與物料管理等多個因素。設計時需遵循嚴格的標準和原則,以保證其長期穩定、高效地為生產、研究等活動提供一個無污染的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