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塵車間的壓差控制和緩沖間設置是確保潔凈環境穩定、防止污染交叉的關鍵措施。以下是具體實施方案:
壓差梯度原則
潔凈度等級越高,壓差越大:通常相鄰潔凈區壓差維持在 5-15Pa(如C級對D級保持+10Pa)。
氣流方向:從高壓(高潔凈區)流向低壓(低潔凈區或非潔凈區),如走廊→功能間→緩沖間→外界。
控制手段
風量平衡:通過調節送風、回風、排風量維持壓差(如增加送風或減少回風可提高室內正壓)。
壓差傳感器+自動調節:實時監測并聯動空調系統(AHU)動態調整風閥開度。
物理措施:在門縫等處安裝氣密封條,減少漏風。
特殊情況處理
產塵房間(如粉碎間):需保持負壓(如-5Pa),并單獨排風,防止粉塵擴散。
生物安全區域:壓差梯度需符合生物安全等級要求(如BSL-2實驗室需-20Pa)。
功能設計
氣閘作用:緩沖間應設互鎖門(一次僅開啟一扇),避免兩側區域直接連通。
壓差過渡:緩沖間壓力應介于兩側區域之間(如潔凈區+15Pa→緩沖間+10Pa→非潔凈區0Pa)。
結構要求
尺寸:至少滿足1-2人操作(建議1.5m×2m以上),避免設備搬運阻礙。
潔凈等級:與高潔凈側同級或低一級(如主車間為ISO 5級,緩沖間可為ISO 6級)。
設施配置:可增設洗手、更衣或風淋裝置(如A/B級無菌區需風淋室)。
動態管理
壓差監控:安裝壓差表并設置報警閾值(如壓差<5Pa時報警)。
清潔程序:定期消毒,避免緩沖間成為污染積聚區。
驗證測試:通過煙霧流型測試、壓差掃描確認氣流方向及壓差梯度。
定期檢查:每月校準壓差傳感器,檢查門密封性及風閥動作響應。
口服固體制劑車間:
壓差鏈:內包間(+15Pa)→緩沖間(+10Pa)→走廊(+5Pa)→一般區。
緩沖間配置:雙門互鎖、風淋、壓差顯示儀。
通過以上措施,可有效控制交叉污染,符合GMP/ISO 14644等法規要求。